小说首页 > 军事 > 隔空指点 >第一百七十一章 栖霞集镇17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七十一章 栖霞集镇172(1 / 2)

次日一早,朝会,近日朝中并无大事,朝会所议无非寻常政务。

今日的朱元璋心情看来不错,谈笑间听完朝臣奏议政事,便挥手准备散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当云奇高声宣喝,朱元璋准备起身离开之际,堂下的胡惟庸几人,迅速交换了眼色,此事由胡惟庸倡议,自是由他这当朝宰相出列奏请。

随即只见胡惟庸正身出列,朗声道:“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身为宰相,胡惟庸平日在朝会上却很是低调,极少出列发言,是以,他这一站出来,立时引得朝臣侧目。

朱元璋显然也很意外,略抬了抬眉头,稍显慵懒道:“胡相有何事要奏?”

胡惟庸依昨日计划,念出早已准备好的奏折道:“禀陛下,近日京畿一带兴起挖金浪潮,臣听闻那栖霞山一带已勘探出金银矿藏……”

挖金狂潮,在京中喧闹已久,在场朝臣大多有所耳闻,但此乃民间物议,是真是假尚未核实,而那栖霞山远在京郊,又是魏国公私产,与这些公卿大臣并无瓜葛,是以,大家只将这事当个乐子,听过便罢。

现今,从胡惟庸口中再听此事,众人倒很好奇,堂堂胡相爷,关心那栖霞山作甚。

与众朝臣相同,朱元璋也略略扬了扬眉,神情里多了几许好奇诧异。

他这表情,在胡惟庸眼里却有别样见解。

对于这位君王,胡惟庸再了解不过,铁公鸡一只,最是看重财利,听到这矿藏之事,想必朱天子已生觊觎之心,如此就不怕你不上道了。

心下这般猜度,胡惟庸的口气更加坚决:“臣尝闻,历朝历代对那矿冶之事管制极严,绝不容百姓私采矿藏,而栖霞山富集矿藏,现下却沦为百姓争相勘采之地,如此矿藏,理当收归国有,臣奏请陛下,下令查封栖霞山,派专司勘探开采,以资国用!”

此奏一出,满殿朝臣议论起来,有人点头附和,有人默然不语,倒未见人出来反驳。

对于在场众人而言,能收取那矿藏自是好事,反正那块地又不是他们的,但大家只私下交头接耳,却无人敢站出来应和。

说到底,地是人家徐达的,何必为了公家矿藏,去开罪魏国公呢!

朱元璋眉头微蹙,似也在考度利害。

胡惟庸心中暗忖,陛下多半已对那矿山起了念头,当下犹豫,不过是看徐达的面子,但徐达面子再大,也大不过金灿灿亮闪闪的黄金白银。

当是时,胡惟庸暗自扭头,给陆仲亨几人使了个眼色。

陆仲亨早已等候多时,立马站出来,拱手附和:“胡相所言极是,矿藏当收归国有,由工部开采勘探,所得尽归国库内帑!”

陆仲亨刻意强调那矿藏所得,份归国库,实际就是在暗示朱元璋,收回矿山,那金银便是你朱天子所有,接下来,费聚、涂节等淮西官员勋贵,接替出列,共同奏请附和。

一时间,奏议附和不断,声势煊赫。

在胡惟庸一众看来,朱元璋对这收金揽银之事,极是热衷,现如今,咱将这金银矿藏直往他朱天子怀里送,他岂有不收之理?

然而朱元璋思虑片刻,却未急着应下奏请,他面带犹豫,思量道:“若咱没记错,那栖霞山一带的土地,咱早已赏给魏国公了吧?”

朝臣们尽皆点头:“确是如此!”

“既是魏国公私产……”

朱元璋又犹豫道:“怕是不好强行收归吧?”

此言一出,朝臣们又纷纷点头附和,他们倒并非是为徐达考虑,而是为了自身,大家名下都有一大片土地,今日你朱元璋能因为徐达手里的地有矿藏,收归国有,明日又可能随便找个理由把自己的地收了,若是如此,那他们还怎么活呀!

朱元璋几句轻问,立时扭转了朝议风向,这可叫胡惟庸一众气急败坏。

胡惟庸倒还耐得住性子,可陆仲亨、费聚几人可站不住了道:“陛下,自古以来,盐铁都是官营的,如果把那矿藏任由百姓开采,这岂不是危及整个大明?”

平心而论,陆仲亨几人虽心怀不轨,但其言论更合乎家国利益,只可惜,朱元璋早与陆羽暗下契定,自不好反悔。

稍作停顿,朱元璋摆出副纠结犹豫的姿态,终是摇头叹道:“此事……还须与魏国公商议之后,再作定夺,待魏国公回京,再议吧!”

听到这里,胡惟庸一众傻眼了,等魏国公回来,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眼下那矿藏正受百姓挖掘开采,一日少过一日,待到徐达归来,怕这矿山都能叫人挖空了,到那时,便是收归国有,哪还能剩丁点矿渣,去给他们私吞倾占?

几人倒是再想辩驳,可朱元璋的话也合情理,不好强辩。

地是人家徐达的,你强征人家的地,不与主人家打声招呼,这合理吗?再说眼下朝臣都站在朱元璋那头,你再站出来搅事,岂不是和满朝文武对着干?

陆仲亨几人气得直咬牙,一时想不出招法来。

而胡惟庸见此,已拱手领命,放弃了奏请,显然,他们费劲心机想出的倾吞计策,却无法施展,只能坐看那矿藏在陆羽手中,被挥霍干净。

……

淘金狂潮仍在继续,栖霞山已越发热闹起来。

随着挖出金银矿藏的消息不断走露,淘金客越聚越多。

有人的地方便有市集,这里每天有数以千计的百姓汇聚,自然吸引来了更多商旅,随之而来的,商贩、茶寮、酒肆等一应客店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陆羽也没闲着。

组织民壮在山脚巡逻,维护秩序法纪,召集民夫临时修建道路,将那山脚通往县城、秦淮河等地的道路修宽修平;组织人力在道路通达之地修盖房屋,为将来开设商铺旅店做准备。

更甚至,他还组织民壮,在附近的秦淮河畔修建了渡口,并将官道一路修至栖霞山脚。

如此,自江宁县城,到栖霞山脚,再至秦淮河,形成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商路。

过往商客自秦淮河上下渡,不消半里路就能赶到栖霞山脚,在那里的客店歇脚,随后便能经由新修的官道一路直抵江宁县城,再以县城为中转,直抵京中。

如此一来,江宁县和栖霞山,就成了应天城在东南方向的中转站。

这诸般举措,显然更加快了栖霞这一带的繁华热闹。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