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阅读本书

第24章24(1 / 2)

若是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等等的,能一日三顿粥都是奢侈,更别提朝廷重税和士绅官吏的层层盘剥了。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百姓有更多的田地,产量不够,那就田地地数量来凑。

人均两亩不够,那就三亩、五亩,甚至十亩。

这话说着简单,但真要实施起来,困难无比。

大明王朝两百余年,历经十五位帝王,也只有太祖的洪武年间和万历年间搞清楚了全国有多少的田地的数量,足可见清理田地数量这项工程的难度。

涉及到宗室皇族、士绅地主的利益,必须得掌控强有力的兵权,这样才能防住他们暴动。

分田目前做不到,但他可以引进产量高的作物,例如土豆和红薯。

后世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土豆是万历年元年进入大明,而红薯是1593年由陈振龙引入大明王朝的。

“土豆是谁推广的来着?”

崇祯皱着眉头努力的回忆着脑海中的资料,回忆了好一会儿,他没有想起来土豆是谁推广的。

“算了,让宋应星来做吧!”

崇祯放弃了回想,直接点名了。

他穿越来的时候,就想着找宋应星和陈振龙了,但想着现在的天气和两种作物的特性,无论南北方都种不出来。

其次是想等掌握了兵权后,解决了党争问题后,搞到钱和田地后再让二人来的,但没想到现在被逼着提前让二人来了。

“皇爷,奴婢记得京官中,没有叫宋应星的人!”

听王承恩低声回应,崇祯笑了笑,没有解释。

若是连王承恩都听说过这二人,那才叫是奇了怪了。

这二人在大明王朝可能不太响亮,可在后世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