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军事 > 嘉和纪事 >第十七章 碧云往事17(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七章 碧云往事17(1 / 2)

卢明远说碧云山这事儿说来话长还真不是托辞。光是碧云山从建立到兴起以及后来几度兴衰都能说上一天,要是再说到他们家与碧云山的恩怨纠葛那就更多了。

不过,看胥琰难得兴致盎然的样子,卢明远也不愿让他失望,便捡了些重要的说了一些。

大概六百年前,当时主掌中原的是建国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大梁王朝。前一百年,大梁在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力蒸蒸日上,四海臣服。但接下来的五十年里大梁却国运不济,先后出了多位短命皇帝。皇位更迭频繁,朝局动荡不稳,野心勃勃之人拨弄权术、戕害忠良。整个大梁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恰逢此时,大梁北面的劲敌匈奴大肆南下,攻城掠寨,恍入无人之境。当时在位的梁厉宗不过是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朝政完全被外戚把持。外敌入侵,朝臣想的不是全力退敌,而是以此为契机打击政敌。

大梁朝廷的不作为让匈奴人更加猖狂,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烧杀抢掠,开始有目的地一步步侵占大梁的城池土地。

等到大梁朝臣终于反应过来时,匈奴人已经快打到梁京了。

面对身死族灭的风险,大梁士族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掀翻了长期把持朝政的外戚,遴选了宗室中能力出众的常洛王当摄政王。

常洛王摄政后大刀阔斧革除弊政,又选贤任能,挑选能臣良将前去抗击匈奴,勉强抵住了匈奴的挞伐。

如此一来常洛王声望日隆,梁厉宗这个傀儡皇帝的日子却越来越艰难。朝野上下废掉幼帝另立新主的呼声越来越高。

就在朝臣已经开始着手废立之事时,边境传回的消息让局势再次波云诡谲起来。

梁厉宗的胞姐,大梁平宁公主暗自帅自己的亲卫前往边境。她收拢了在外戚倒台风波中遭难的舅父在边军中的旧势力,打出忠君卫国的大旗,竟然真的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屡战屡胜。

平宁公主在战场上锋芒毕露,大肆展示了她不同寻常的文韬武略,获得了整个北地所有百姓的崇拜甚至信仰。

随着平宁公主夺回失地的消息不断传回梁京,关于废立的争论悄然平息。

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年,大梁和匈奴在各自付出沉重的代价后终于休战言和。平宁公主作为最大的功臣帅军回京之日,小皇帝和摄政王带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大梁京城淹没在久违的和平带来的喜悦中。

但有心人都知道,大梁朝堂上一直勉强维持的微妙平衡随着平宁公主的凯旋不攻自破。

所有人都在观望京中的权利格局到底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所有人也都在忐忑,如果摄政王和平宁公主相互斗法,千疮百孔的大梁是否还能经得起他们的折腾。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平宁公主在梁京举行盛大庆功宴的第二天走进了摄政王府。她出来后便在当日的朝会上宣布支持废掉她胞弟的皇位,改立摄政王为新帝。

同时,她要求在大梁西北地区划出一块领地用于安置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娘子军以及在战乱中失去依靠的妇孺。她特别强调这块领地并非她的封地,而是属于将在那里生活的所有女子,那里的一切事务大梁不得干预。

不过,她也表示这块领地中的力量绝不会掺和到王朝内部的事务中,她们的剑锋永远向外。

平宁公主的表态在梁京引起了轩然大波,没人愿意相信她会这么轻易地把自家的皇位让出去,那可是她出生入死多年拿命保下来的。

一时间大梁上下,各种阴谋言论甚嚣尘上。

摄政王一脉的朝臣对此虽然将信将疑,但欣喜更甚。他们本来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与保皇派好好干上一场了,没想到保皇派最难啃的骨头自己先投降了。

虽然平宁公主要求在大梁境内搞个自立的小国非常不像话,但与整个大梁相比却是云泥之别。

最终,大梁的这一场政治危机就这样以一种非常潦草的形式终结。

小皇帝让位,摄政王登基。新帝为表敬意将平宁公主册封为护国长公主,将江南一带最富裕的扬州封为她的食邑,还特许她保留了五千亲卫。

被迫让位的小皇帝也被封为靖王,虽终生不得离开京城,却也得以善终。

而平宁公主在新帝登基后便离开京城,前往西北,到了她跟朝廷讨要的那一块领地。

那是她在之前征战四方时发现的地方。方圆数百里,群山环绕。其中最巍峨雄奇的一座山被当地人唤作碧云山,相传古时曾有一位碧云仙子在此山修行,最终得道升仙,此山因以得名。 平宁公主便索性把她讨要来的那块领地命名为碧云山。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