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其他 > 1995,祁同伟的重生之路 >第108章 盘山公路108(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08章 盘山公路108(2 / 2)

两人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条被岁月遗忘的古道。</p>

古道虽已荒废多年,但依稀可见其昔日的辉煌与坚韧,它穿山越岭,巧妙地避开了许多自然障碍,直通外界。</p>

祁同伟站在古道之上,望着远方连绵不绝的山脉,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希望。</p>

这条古道不仅是紫溪村通往外界的桥梁,更是他们摆脱贫困、迈向未来的希望之路。</p>

回到紫溪村,祁同伟立即召集村民大会,将这一重大发现公之于众。</p>

村民们听后,无不欢呼雀跃,他们仿佛看到了紫溪村未来的繁荣景象。</p>

祁同伟趁热打铁,提出了详细的修路计划,并承诺将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实现这一梦想。</p>

然而,修路并非易事,资金、技术、人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p>

祁同伟没有退缩,他四处奔波,寻求政府支持和社会援助。</p>

同时,他也动员村民们自力更生,积极参与修路工作。</p>

在他的带领下,紫溪村上下一心,共同为修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p>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一条崭新的公路终于从紫溪村蜿蜒而出,穿越岩台山脉,直达外界。</p>

公路的通车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紫溪村的交通条件,更为村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p>

农产品得以顺畅外销,游客也纷至沓来,紫溪村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p>

祁同伟站在新建成的公路旁,望着那些曾经只能依靠肩扛手提才能运出的农产品如今能够轻松驶向远方,他的心中充满了满足与自豪。</p>

而在这场修路的风云之中,祁同伟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p>

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团结与动员群众,更重要的是,他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使命。</p>

在苍茫的群山之间,一条蜿蜒的古道如同历史的脉络,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p>

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它不仅是古代商贸的动脉,更是连接南北、沟通文化的桥梁。</p>

晨曦初破,薄雾缭绕,祁同伟与杨国伟身着便服,脚踏青石板,沿着茶马古道缓缓前行。</p>

古道两旁,古木参天,野花烂漫,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添几分幽静。</p>

杨国伟手持望远镜,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着四周的地貌,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p>

“同伟兄,你看这山势,虽陡峭却也险中藏秀,若能加以利用,必成大器。”杨国伟边说边将望远镜递给祁同伟,指向远方一片云雾缭绕的山谷。</p>

祁同伟接过望远镜,凝视片刻,心中暗自盘算:“国伟所言极是,此地若通道路,不仅可缩短两省距离,更可带动沿线经济,实乃一举两得。”</p>

两人继续前行,直至抵达一处开阔地,决定就地休息,商讨具体方案。</p>

杨国伟铺开地图,手指在山脉间游走,最终停在一处标记上:“依我之见,我们应修建一条盘山公路,虽工程浩大,但可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利用自然地形,减少施工难度。”</p>

祁同伟点头赞同,眉头却微蹙:“盘山公路虽好,但劈山架桥,成本必然不菲。平地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已逾三百万,此路若按五十公里计,恐需巨资。”</p>

杨国伟微微一笑,胸有成竹:“成本虽高,然其长远效益不可估量。两省之间,山川阻隔,交通不便,此路一旦建成,不仅促进商贸往来,更可带动旅游、农业等多领域发展,实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