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军事 > 大清的故事 >第52章 配享太庙88(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第52章 配享太庙88(1 / 1)

“配享太庙”指的是皇后、同姓宗室、异姓功臣等得到皇帝批准,死后可以将牌位供奉在太庙,接受后人的祭拜。类似于太庙的建筑,早在夏朝就已出现,被称为“世室”。商朝时改称“重屋”,周朝时又称为“明堂”,直到秦汉时期才改称“太庙”,并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太庙最初只是供奉历代皇帝的地方,连皇室宗亲也不能在死后将牌位摆放于太庙之中,可见太庙作为仪礼场所,具有区别身份地位的重要作用。后来太庙的限制逐渐解除,除了皇帝本人以外,皇后、同姓宗室、异姓功臣如果得到皇帝的批准,也可以在死后将牌位摆放于太庙之中,接受仅次于皇帝本人的祭拜。

这些得以“配享太庙”的皇后、同姓宗室、异姓功臣的牌位,一般在死后摆放于太庙大殿两侧的配殿之中。按照明清时期的规制,东西配殿各十五间,东侧供奉同姓宗室,西侧供奉异姓功臣;而大殿居中,供奉历代皇帝。借以体现皇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和皇帝对同姓宗室、异姓功臣的关照。

张廷玉最牛的事儿,还得是雍正让他配享太庙呢!雍正八年六月,雍正下诏给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说他们死后能配享太庙。之前咱说过,太庙是供奉皇室神位的地方,但要是有大功劳的功臣,经过皇帝批准,可以供奉在太庙两边的配殿里。这可是超级大的荣耀,一般功臣可没这待遇。清朝一代,能配享太庙的臣子一共 26 个,23 个是满洲人,像多尔衮、费英东、额亦都这些,为清廷开国立下了大功,所以有这待遇。还有像十三爷胤祥、恭王爷奕欣,虽然没什么武功,但人家地位高,又是皇室出身,也能配享太庙。再有呢,就是两个战功赫赫的蒙古王爷,一个是在额尔德尼召打了大胜仗的策零,另一个是僧格林沁。而张廷玉是配享太庙的唯一一个汉人哦!后来曾国藩李鸿章干了那么多事儿,都没这福利呢!虽说张廷玉配享太庙这事儿,在乾隆年间有点反复,但他在雍正朝,没什么大功劳,还能进太庙,也是很厉害啦!

我之前说过,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其余时间,张廷玉还是好好的扮演着自已皇帝秘书的角色,绝对不做一点逾越职权的事。到了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张廷玉的工作就重了——九子夺嫡中。雍正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朝廷当中的大臣很多都是心归政敌八爷党,雍正能调动的大臣并不多,远远不够,他执行新政。于是张廷玉就成了雍正皇帝眼中最值得依靠的大臣之一。但在让他于政坛大放光辉之前,有更重要的任务让他去做——修康熙皇帝的起居录。虽然对于后世人来说,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圣皇帝继承皇位并没有什么争议。但是九子夺嫡的过程当中,雍正肯定也留下了不少的黑历史,这个帮雍正皇帝擦屁股的任务就交给了张廷玉。

张廷玉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一点儿都没辜负雍正皇帝对他的信任。就像其他正史里写的,前太子胤礽小时候脾气可暴躁啦,有一次还把小时候的雍正给踢晕了呢!不过这么黑的历史,张廷玉可聪明了,直接给删啦!完成这个对雍正超级重要的任务后,张廷玉就慢慢成了雍正皇帝的心腹啦!到了雍正八年,十三爷怡亲王,也就是那位常务副皇帝去世了,雍正就把他的工作都交给了张廷玉。张廷玉也干得特别好,雍正搞的那些新政,可没有因为雍正的离世就没啦!为了奖励张廷玉的功劳,雍正在去世前还专门下旨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呢!

张廷玉的能力非常强,这不用说了啊,这个另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雍正要刻意平衡满汉势力。张廷玉是汉臣中的魁首,鄂尔泰是满人官僚集团代表,所以雍正想要在充斥着满人的蜻蜓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必须抬高张廷玉的身份。

雍正那可是清朝最重视汉臣的皇帝,没有之一哦!同时呢,他也是把满汉分得最清楚的皇帝,同样没有之一哟!在雍正之前,他就下旨说啦:“凡是奏章里称臣或者称奴才的,那可都是臣子的用词,不能有两种写法。以后啊,都统一写臣字。”这就意味着,在奏章里,不管是满臣还是汉臣,都得自称“臣”。不过呢,满臣为了显摆自已的优越感,常常不会自称“臣”,而是按照八旗的主仆关系,自称为“奴才”。对于这种情况,雍正也没去纠正,就这么默认了。时间一长,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好像就成了满臣的一项特权呢。为啥呢?因为汉臣没这个资格呀,不管你是不是旗人,都不许自称“奴才”,不然会被皇帝骂的哟!

还有一次,一汉臣为套近乎,在奏折里自称“奴才”,雍正看后批阅4字:“称臣得体。”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汉臣叫杨宗仁,汉军正白旗人,康熙朝时出任湖广慈利知县等职,任内兴利除弊,造福一方,有很高的民望。然而,即便是像杨宗仁这样一个深受雍正重用的汉臣封疆大吏,还是个旗人,也没资格在皇帝面前称“奴才”。1723年,杨宗仁向雍正上了一个单纯的请安折。为了与皇帝套近乎,他在奏折的结尾处自称“奴才”。雍正看了杨宗仁的请安折后,很认真地用朱笔划去“奴才”两个字,在旁边写了个“臣”字,并批示了4字:“称臣得体。”也就是说,杨宗仁一个汉臣,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是不合规矩的,也不配,属“越礼”,非常不得体。

满汉官员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差异,那可真是给汉族官员的积极性来了个大大的打击呀,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国家政令的执行,这对朝廷的长治久安可太不利啦!雍正帝发现这个严重问题后,马上就开始大力宣传“满汉臣工都是一家人”的口号,还努力提高汉族官员的政治地位呢。在雍正五年的九月,雍正帝还专门对大学士的班次排列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满族居首的大学士在前面走,其他大学士就按照他们补授的时间先后走,别再分什么满汉啦,张廷玉就在孙柱前面走。以后补授大学士的时候,要先请旨确定他的行走班次,这样皇帝就不用被规矩限制住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哦。”这可是关于大学士班次问题的第一个规定呢!这个规定也确定了大学士班次排列的一些具体原则:第一,领班大学士一定要是满人。第二,其他大学士就不分满汉啦,主要看补授时间,重点考虑资历。第三,补授大学士后,要先请旨确定行走班次,这样皇帝就能灵活调整啦!

一直以来,鄂尔泰都压着张廷玉一头呢,而且他俩在朝为官,还同时上殿议政。可据说这俩十多年都没说过一句话哟!要是汉族大臣出了啥失误,那满族大臣能把汉族大臣臊得没脸见人。雍正这位君主就在上面看热闹,从不插手调解,任由满族大臣和汉族大臣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