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奇幻 > 历史直播:祖宗!我的书店都空啦 >第135章 李世民135(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35章 李世民135(2 / 2)

魏征亦附和:“臣等誓以身许国,不负陛下所托,共铸盛世,使后世子孙享太平之福。”

杜如晦最后总结:“陛下,臣等愿追随陛下,以史为鉴,励精图治,使大唐基业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李世民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这些辅佐他开创盛世的肱股之臣,充满了感激和信任。

他深知,大唐的兴衰,不仅在于他一人之智勇,更在于这些贤臣良将的辅佐和智慧。

贞观之治,不仅是一代明君的功绩,更是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开创的盛世华章。

众人此时才有心情观看光幕,李世民微笑着说道:

“秦王政虽以武力一统六国,然其残暴之名,亦载于史册。

尔等以为,王翦等人何以能在如此君主之下,成就大业?”

魏征,这位直言敢谏的大臣,缓缓开口:

“陛下,王翦之所以能立下赫赫战功,并非仅凭军事才能,更在于其深谙人心,知兵之道,且能审时度势。

观其待士卒,与之同甘共苦,实为得军心之要。

且其用兵,不急于一时之胜,而是审慎布局,待机而动,此乃兵法之精髓。

即便在秦王政之下,亦能保全自身,实乃智者。”

房玄龄接着道:“臣闻,王翦五次求地,实非为己谋私,而是深知君主之心。

秦王政虽残暴,但王翦此举恰是稳固其地位,避免生疑。

王翦既可开疆拓土,又能保全自身,确为罕见的政治智慧。”

李世民听罢,点头赞许:“两位爱卿所言极是。

王翦之智,不仅在于战场上,更在于朝堂之下。

他既能得士兵之忠心,又能得君主之信任,实为难得。”

此时,长孙无忌插话道:

“臣以为,秦王政之所以能一统六国,除了王翦等人的功绩,更在于其能以武力实现统一,尽管手段残暴。

但王翦等人,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清醒,以智取胜,实为不易。”

李世民闻言,面露深思之色:“无忌所言,正合朕意。

秦王政虽以残暴着称,但王翦等人能于乱世中,凭借智慧与勇气,立下不朽功勋,其智其勇,亦当为我大唐将士之楷模。”

再次观看光幕后他继续说道:

“古之亡国,往往非一朝一夕之故,齐国虽有君王后之贤明,终不免为奸佞所误,此乃国之大忌。

齐王建之失,非但在于不辨忠奸,更在于轻信小人,失策于国事,终致国破家亡。”

房玄龄深表赞同:“陛下所言极是,臣观齐之亡,实乃人心之失,后胜辈之贪婪误国,齐王建之昏庸无能,皆因不辨忠奸,不纳忠言。

《大学》有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齐王建若能明辨是非,听从即墨大夫之谏,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魏征言辞恳切:“臣以为,齐之亡,不仅是君臣失策,更是国之根本在于道德仁义之失。

陛下常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乃国之根本。

齐王建不恤民情,不恤国事,终致民心离散,国力空虚,为秦所乘,此乃国之大患。”

杜如晦语重心长:“臣闻齐王建不识时务,不辨忠奸,终致国破家亡。

此亦警示我等,为政者当明辨是非,知人善任。

齐之亡,虽有其时,亦有其人,非但君王一人之过,实乃群臣失职,国政失序之故。”

长孙无忌感慨:“臣闻齐王建之亡,非一日之寒。

君臣失和,内政不修,外敌乘虚而入,此乃国之大患。

陛下英明,以史为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此乃我大唐之福。”

李世民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齐之亡,虽因人误国,亦是时势所迫。

古语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朕观天下大势,知时务之重,故广纳贤才,从谏如流,以图我大唐万世之基。

齐之亡,虽为史鉴,亦为我等之警钟。

朕望诸位爱卿,皆能明辨是非,忠于职守,共筑我大唐盛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