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首页 > 军事 > 大明枭相 > 第173章 走马上任468(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73章 走马上任468(1 / 1)

 “没事,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告诉为师,王爷和娘娘不会怪罪的。” 喜庆:“弟子愿意入王府,做世子的伴读书童。” 这究竟有几分迫不得已?喜庆一向是谨小慎微之人,更不是贪功冒进之辈,他自小在王正宪身旁听学,更明白什么是义什么是顺什么是孝,做不出背叛老师的行径。那他此番行为,便只有一个解释说得通了! 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于可远解围! 这岂止是推心置腹,简直脾肺酸楚,于可远心下感触颇多,却也很快抑制住了。 看到这对师徒如此情深,裕王不免想到自己和高拱,便说道:“也无需日日伴在王府,世子有功课时进府上便是,平时依旧在你那里,也好精益功课。” 于可远连忙跪倒在地,“多谢王爷体恤!” 李氏本想委婉提醒一下,但见于可远这般快速地谢恩,想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只是这样经常地师徒相见,情分难免会续上,她心中的很多计划便不得施展了,自家夫君没有完全支持自己,这倒是料想不到的事情。 从王府出来后,于可远领着喜庆赶往朝廷分配的官舍。 说到官舍,其实明朝是严禁官员异地任职后私自购买房屋的。异地任官,朝廷会提供住房,居住的官舍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待遇,往往会居家办公一体化。但因为官多房少,离任后必须搬出官舍。 用现在的话讲,官舍就是机关大院。往往与官衙连在一起。 但翰林院是在紫禁城里,自然没有官舍,是被安排在了京城较为偏僻的一头。 而且官舍还有一个情况,不得添置任何家具,供给官员的家具杂用都是有数的,品级越高就越多。也就是说给你多少家具,你就是用多少,私自动用公款添买,都是违反法律的。 翰林院编撰是从六品,官职不高不低,官舍不大不小,家具不多不少。 于可远看了一圈,倒还不错,虽然比在山东的宅邸差不少,但胜在多了些书卷气。 …… 经过连续多日的明争暗斗和争权夺利,八月十四的早晨,土地分配终于在内阁有了明确的答案,结果正如裕王所期待那样,以明确的价格卖给百姓,任何权贵或乡绅不得插手,更不得哄抬市价。当然以徐阶为首的世家大族也并非没有办法,只需串通一些田户,给他们银子买田,再以稍高一些的价格转到自己手里。 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高拱他们之所以没有堵死这条路,也是知道事情不能做绝,多少要给这些人留下一些汤水。但他们所谓的汤水,真到了世家大族那里,或许就不仅仅是汤水了,毕竟,谁都想要得更多。 土地虽是大头,一年两年内暂时还看不出什么隐患,真正的问题在于那些赃款,至今内阁仍在热议,吵得也很凶。 而嘉靖四十三年新科进士的名单已经拟定,安置问题在今天也得到了解决。结果显而易见,如雨后春笋的清流们大获全胜,清流一脉的新科进士们,无论是徐阶党,还是高拱党,几乎都获得了实职,不是知县就是同知,差一点的是府推官或给事中,再差的也有掌管刑名的州判。这些官职虽然品级不是很高,但手里都握有实打实的权力。 而像严党出身的进士们,则清一色被流放到了都察院或翰林院这样的清水衙门,他们这样的出身,与于可远这样储才仰望的极大不同,是注定要在这里吃糠喝稀,被大权贵们争当黑锅和踏板的。 和一群严党出身的新科进士们打交道,于可远心知肚明,自己恐怕要受到颇多的责难了。 在这些新科进士的官职委任上,还有一个人备受于可远关注,就是王用汲。 据史书记载,王用汲新官上任,从淮安推官、常德同治,到户部员外郎,此君生性朴直,有点海瑞的“直劲”;好仗义执言,见不平事不吐不快。志书说他“直声震天下”。万历六年二月二十九日,万历皇帝大婚礼毕,张居正认为万事妥当,递上《乞归葬疏》,要请假回乡葬父。此次回乡,除了安葬父亲,也有衣锦还乡之意。毣趣阅 那次还乡团阵容极其壮观,兵部特派遣一千骑禁军作为警卫随从。宰相出行,地动山摇! 就在张居正归葬之时,户部员外郎王用汲上疏,弹劾张居正擅权。以张居正归葬时的一件事为话题,直指张居正专用阿谀奉承之徒,败坏了官场风气。 王用汲就此事生发下去,他说“以臣看来,天下无事不私、无人不私,独陛下一人公耳”,但是陛下又不亲理政事,将政务委托给善于逢迎的一帮大臣。大臣独占私利而无所顾忌,那么小臣就越发苦于没有门路办自己的私事。 最终被张居正削籍为民。 张居正死后,海瑞、王用汲,几乎同时被起用,而且官职有加无减,起补刑部,累官南京刑部尚书,死后赠太子太保,谥恭质。 他是海瑞的知己,海瑞死后无钱办丧事,也是他将海瑞的遗体运回琼山安葬。 这个人的登场,或许冥冥中也在暗示着于可远,《治安疏》的问世真的不远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